跳动百科

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

邹武莎   来源:网易

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

在物理学中,杨氏模量是衡量材料刚性的重要参数之一,它反映了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形变的能力。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静态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,并探讨其与材料性质的关系。

实验使用了一根细长的钢丝作为试样,将其一端固定于支架上,另一端悬挂砝码。实验装置还包括一个显微镜和标尺,用于精确测量钢丝因外加载荷而产生的伸长量。首先记录钢丝初始长度及直径,随后逐级增加砝码质量,同时用显微镜观测并记录每次加载后的位移变化。为确保数据准确性,每组数据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。

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发现,在弹性范围内,钢丝的应力(即单位面积上的内力)与应变(即相对变形程度)之间存在线性关系,这符合胡克定律。利用公式 \( E = \frac{\sigma}{\varepsilon} = \frac{F/A}{\Delta L/L_0} \),可以计算出杨氏模量 \( E \)。其中,\( F \) 为施加的拉力,\( A \) 是横截面积,\( \Delta L \) 表示伸长量,而 \( L_0 \) 则为原长。最终测得该钢丝的杨氏模量约为 \( 2.0 \times 10^{11} Pa \),与理论值接近。

此外,本实验还验证了不同材质对于相同外力响应的不同特性。例如,较硬材料表现出更高的杨氏模量,意味着它们更难发生形变。通过此次实践操作,不仅加深了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,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技巧。未来可进一步研究其他因素如温度变化对杨氏模量的影响,拓展相关领域的认知边界。